您好,欢迎光临四川国际旅行社网站!

四川国际旅行社四川国际旅行社

四川旅游集散中心

四川站

切换省市

首页> 民族风情 > 四川一共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四川一共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发表于:2013-07-18 17:08 字体:

四川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人口在义仍以上的民族有汉、彝、藏、羌、回、蒙古、僳僳、满等十三个。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个人口最多的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约570多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 

彝族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口众多和分布较广的民族。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区,共有彝族154.6万人。另有24.1万人分布在攀枝花市的郊区和米易、盐边县,乐山市的马边、峨边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县,雅安地区的汉源、百棉县和宜宾地区的屏山、古蔺、叙永等县。 

四川彝族自称"诺苏"。居住在云南、贵州的彝族还有许多角称和他称。建国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称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分为东、西、南、北、东南和中部六个方言区。四川彝语属北部方言,是彝族最大的方言区。彝文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汉文史书上称为 "爨文"、"韪文"、"倮文"等。 

彝族与分布在我国西部的古代居民氐羌有着密切关系,是古羌人南下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据汉文史籍记载,西汉时期安宁河流域的邛人和叟人与今天彝语支各族的先民有关,汉王朝在这里建立了越西郡。唐、宋时期,彝族是"乌蛮"的组成部分。"昆明"、"夷"、"爨"、"乌蛮"等是不同时代对彝族等民族先民的称呼。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彝族同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开拓了祖国西南的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缔造伟大的祖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神的信仰,认为自然界中的山、水、石、风雨、雷电等都有神灵,能嫁祸或赐福于人,人们的生、死、病、痛是因为有鬼作祟。对祖先的崇拜主要表现在替父母辈设置灵牌和举行隆重的送灵仪式。彝族认为祖先死后灵魂照样存在,可以给活人以祸福,因此要加以崇拜,祈求降福子孙。 

彝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建国前,盛行包办婚,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的习俗。还普遍存在着转房制度。男子婚后与父母分居,组成小家庭。世系按父系计算。实行父子连名制,即父名子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男子都能背诵自己的家谱,有的可背出70多代。家庭财产也遵守父系继承的原则。现在,彝族的婚姻制度中落后的习俗己有很大的改变。 

彝族住房多为土木结构,顶部为双斜面,覆以小块木板,用石块压住,俗称"瓦板房"。室内一般隔为三间,并于中屋挖一火塘。火塘周围栽三石成鼎角,其上置锅,汉语?quot;锅庄"。塘内燃火,既是灶,又是冷天取暖的地方。锅庄旁边铺有蔑席,是家庭活动的中心,许多彝族还在住房的一端修筑高高耸立的碉楼,适用美观,坚固耐用,是彝族人民的一种传统建筑艺术。 

彝族服饰还保留着汉晋时期锥髻、披毡、跣足的传统风格。彝族男女都穿右衽窄袖贴身上衣,袖口、领口、襟边都镶有花边。女子穿由不同色布镶成的多褶长裙(汉称"百折裙")。男女老幼披羊毛织的"瓦拉"(汉称"擦尔瓦"),下端有长穗。寒冷时内加羊毛披毡。男子下装以裤脚大小为显著特点,"大裤脚" 最宽可达85厘米?quot;小裤脚"则仅能将脚伸进。男子头顶右前方扎缠出细长尖锥状的"英雄结",彝称"子帖"。青年女子则多用灰布或黑布作头帕。壮年和老年女则戴荷叶帽或大顶帽。男女均戴耳环、戒指、手镯。男子喜欢在左耳佩戴缀有丝穗的红黄色大耳珠;妇女则穿双耳,并在领口上戴镂花银牌。 

彝族以玉米、养子、洋芋为主食,肉类喜吃大块肉。"坨坨肉"和"酸菜汤"是其传统佳肴。坨坨肉是把猪、羊、牛、鸡等肉砍成拳头大小,煮后捞起滤水,拌盐、辣椒、蒜、木妻子等调味品。其肉肥而不腻,非常可口。酸菜汤,酸菜用圆根、青菜、萝卜叶子晒干腌酸做成,煮肉时加上酸菜,洋芋,汤菜味道鲜美,别具风味。酒在彝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彝族人民表示礼节、遵守信义、联络感情必不可少的饮料。无论婚丧大事、喜庆年节,探亲访友,排解纠纷、结盟起誓,?quot;无酒无以成礼,无酒无以成饮。" 

彝族漆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有木胎、皮胎和牛角胎三种,多用来制作餐具、酒器、马具、武器和家具等。彝族漆器的色彩以红、黄、黑三色为主,彝族以红色象征勇敢、热烈、吉祥、以黑色表示高贵、庄重和尊严,黄色代表美丽、光明和富贵。彝族漆器设计巧妙,制作精细、造型古朴、色彩明快,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彝族年、火把节等。彝族年无固定的 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择节日举行。节日期间,人们杀猪宰羊,走亲访友,祝吉祥庆丰收。过年,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最好机会,人们手拉手跳起欢乐的"达体舞"。同时还进行转"磨秋"、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火把节则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这天,要以村为单位宰杀肉牛分与各户,每户还要杀鸡,用新荞面蒸馍,同酒肉一起祭献祖先灵牌。晚上,人们燃起火把边走边唱,在田间地头巡游,然后集中到村寨坝子上,举行盛大的簧火晚会,青年男女尽情歌舞,通宵达旦;老人们则饮酒高谈,讲述往事。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斗牛、斗羊、摔跤、射箭、赛马、打秋千等体育活动。 

彝族有丰富的文学艺术。彝族文学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如诗歌、故事、神话、谜语等。其中诗歌形式最为流行,谚语诗(彝语"尔比尔吉")是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一种彝族诗歌体裁。《勒俄特衣》是一部厂为流传的彝文史诗,它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宇宙起源,祖先迁徒等故事。它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文朴素,反映了彝族人民艺术创作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才能。 

彝族的音乐舞蹈富有民族特色,曲调丰富,优美动听。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民族乐器月琴和口弦深受人们的喜爱,青年男女也常用它来抒发感情,表达爱恋、约会谈情和自娱。 

新中国建立前,大凉山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奴隶制度。其社会成员按照血缘关系划分为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和呷西五个等级。兹莫和诺合是统治阶级,他们既是土地的主要占有者,又是阿加和呷西两个等级的人身占有者。兹莫(彝语"权力"之意,汉称"土司"、"土目")是最高等级,为世袭部落首领,元代被册封为土司,曾统治过整个凉山,明以来逐渐衰落。诺合 (彝语意为"黑色的群体",汉称"黑彝")是贵族,其等级低于兹莫,明代中叶逐步取代兹莫成为凉山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曲诺和阿加、呷西是被统治等级。曲诺(彝语"曲"有"白色"之意,汉称"白彝")是被统治等级中地位最高的,隶属于诺合或兹莫。曲诺有较多的人身自由和经济的相对独立。曲诺富裕户虽然占有较多的生产资料和一定数量的阿加和呷西,但其等级不能变,必须隶属于一定的兹莫或诺合,只能在管辖区内居住,不能自由迁徒,并承受一定的隶属性负担。阿加(彝语意为"主子寨旁的奴",汉称"安家娃子")的等级地位低于曲诺,而高于呷西,一般是由呷西配婚成家的奴隶,他们被限制住在主子的宅旁,随时供驱使,既没有人身权利,也没有自身的婚权和对子女的亲权,主子不仅要抽其子女为呷西,而且有权将他们出卖、赠送或处死。阿加的财产主子可任意索取。呷西(彝语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足",汉称"锅庄娃子")是最低的等级,他们是阿加子女和从外地掳掠、贩卖来的奴隶。他们一无所有,常年住在主子家,从事繁重的劳作。他们毫无人身权利,可被任何别的等级占有,主子可以将他们当作牲畜一样任意买卖、抵押、奴役和虐杀。1950年,四川彝族地区获得了解放,彝族人民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从奴隶制度一步跨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藏族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兄弟民族之一。自称 "博"或"博巴",因居住地区不同又有不同的称谓,如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的?quot;康巴",四川西北部和甘肃、青海牧区的称 "安多娃",四川阿坝州南部和甘孜州东部某些农区的自称"哥邻"或"嘉戎哇"。四川藏族共有108.8万人,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沃莸哪纠锊刈遄灾蜗亍4送猓股揭妥遄灾沃莸拿崮、盐源等县,雅安地区的宝兴、百棉县和绵阳地区的平武县等地也有少数藏族?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活动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地区。考古发现,早在石器时代藏区就有人类居住。据史籍记载,早在2000 年前的汉代,四川藏区就居住着许多古羌人部落,在今阿坝州一常有冉、龙(音"pang")部落,甘孜州南部有自狼部落,平武一带有自一部落。公元七世纪初,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在松赞干布的领率下,统一各部,建立了吐蕃政权,其势力东扩至四川。在吐蕃统治下,四川的诸羌部落逐步与之融合,成为今日四川之藏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文,分为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参照梵文字体创制拼音文字,有楷书和草书两种。历史上用藏文写作和编写了不少的书笈,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它有宁玛(红教)、噶举(白教)、萨迦(花教)、格鲁(黄教)四大教派。佛教传入前,藏族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是一种崇信多神的原始宗教"本"教。藏传佛教实行活佛转世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格鲁(黄教)教派的两大活佛转世系统。 

藏传佛教的传播,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藏区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同时也是文化、教育、艺术的中心。历史上,寺庙对藏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医药、历算、文学、艺术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藏族群众对藏传佛教信仰很深,视为心灵的寄托。人们朝夕念经,供佛拜佛,房前屋后悬挂经幡,路旁山口修佛塔、堆"嘛呢堆",祈求庇护。藏族人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藏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过去,统治阶级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制,人们婚前社交比较自由,但婚权曲农奴主操纵。藏族家庭财产是父系继承,无子户可以招赘女婿。藏族有名无姓,有的地方有世代相传的房名,子孙分居,另立新房名。农奴主则以领地之名为房客,以示其世袭的特殊身份。现在,藏族婚姻习俗中落后之处巴得到改变,人民真正享受婚姻自由的权利。 

藏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男子的外衣是大领长袖衫,着长裤,并套于皮靴内,显得威武雄壮;妇女服装较为复杂,除内外衣外,有的著裙,有的著裤,有的在上衣外面套一领褂,束花腰带,有的还在腰下系彩色围腰"邦典"。男子头发编成独辫盘在头上或剪短如盖。妇女发式多样,有梳成许多小辫的也有梳成双辫并盘在头上的。男女都喜戴皮帽、呢帽,亦喜戴耳环、手镯、戒指等装饰品。生活在平武的"白马藏人"则喜戴白色、盘形的毡帽,上插白鸡毛或锦鸡毛,男子穿白色麻布衣衫,女子穿彩色连衣裙,两袖及后背均加以红、黄、白、紫等色条饰,胸前戴鱼骨牌,腰缠宽大彩色腰带,并缀小钱串数匝。 

藏族以青稞为主食,喜食牛、羊肉和酸奶子、奶饼等奶制品,蔬菜和调味品较少。"糌粑"和"酥油茶"是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食品。青稞炒熟后磨成面粉称?quot;糌粑",食用时配以酥油(奶油)茶。酥油茶在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它是将熬制好的砖茶水、盐巴和酥油放入茶筒内,上下使劲搅拌至茶油交融而成。酥油茶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的饮料。客至,家庭主妇就会端出清香可口的酥油茶,恭恭敬敬地捧到客人面前。客人喝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 

藏族的住房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农区住房通常建于向阳高地靠近水源处,多系土木石块结构的平顶房。住房分为三层,低层豢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为贮藏室或经堂。牧民住牛毛帐篷,便于随牧搬迁,间或也有少数土木结构的冬房。现在,牧区实行定居放牧,已普遍建立了定居点。 

藏族的节日主要有藏历年、转山会、耍坝子等。藏历年即藏历新年。藏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窗明几净,装饰一新,门、墙上画贴好吉祥图徽,室内摆放盛有五谷的盆盒"祺玛"和供灯、酥油花塑的羊头、盆栽的青稞嫩苗,祈祝来年风调雨顺、农牧丰收。三十晚守岁,初一早上各家主妇到河边取回"吉祥水",全家着新装欢聚并祝福,初二开始到亲友家拜年。节日里,还要举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演藏戏、歌舞等文体活动。在甘孜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在康定的跑马山举行传统的转山会。传说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有九龙吐水,为佛祖沐浴。转山会期间,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康定,带上美酒佳肴和帐篷炊具,到跑马山上拜佛,载歌载舞,祈年祷岁,预祝丰年。耍坝子是藏族民间传统的休想习俗。在风和日丽、花红草绿的时节,藏族人民择日携全家邀亲朋,带厦谰萍央取⒄逝翊毒撸皆傲掷铩⒉莸厣稀⑽氯? "耍坝子",歌舞游戏,谈古叙今。同时,还要演藏戏、跳"锅庄"舞以及开展赛马、射击、角力等民族体育活动。 

藏族人民有尚礼好客的传统习惯,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都会热情接待。人们见面时要相互祝好: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辈或平辈时,要用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彼此交往,习惯以"哈达"为礼物献给对方,表示敬意和祝贺。送别亲友,要敬青稞酒,唱酒歌,献哈达,致以良好的祝愿。藏族人民习惯用哈达来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是一种长条形的绢丝织品,颜色以白色为主,也有红、黄、浅、蓝等色。藏族人民在迎送客人、求神拜佛、探亲访友、结婚志喜、拜谒官长等社交活动中都离不开它。在较为隆重的迎送仪式上,主人向客人捧献哈达,表示敬意,祝福吉祥;客人则回敬哈达以示谢意,祈祷万事如意。 


藏族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藏文书笈卷帙浩繁,包罗万象,德格印经院出版的藏文典笈,除《大藏经》外,还有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医学、文学各类书笼,共320部,4500 余种。

藏族的民间文学种类多,题材厂,内容丰富。其中,《格萨尔王传》在藏民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格萨尔王传》是迄 今为止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最长的一部叙事英雄史诗。它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叙述了藏区一个叫"岭"的部落的民族英雄格萨尔为保卫领土和人民,抗敌锄奸,降魔除妖的事迹。此外,在藏区流传很广,脍炙人口的还有关于唐朝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的各种故事,有语言生动、幽默诙谐的《阿叩登巴的故事》和寓意深刻、委婉动人的《茶和盐的故事》等。 

藏族的建筑、绘画、雕塑有很高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寺庙建筑尤为精美,主殿屋顶覆以镀金铜瓦,顶端饰以宝塔、怪兽,气势雄伟;寺内雕梁画栋,台阁重叠以及壁画、木雕、石刻、彩幛、金银铜器,颜色鲜艳,造型生动,无不显示出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此外,藏族在制作佩刀、马鞍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唐卡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卷轴画,因制作的材料不同分为刺绣唐卡、织锦唐卡、贴花唐卡和珍珠唐卡。其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数以宗教活动为主题,也反映藏族人民的历史和民族风情。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其音乐舞蹈享有盛名。藏族民歌音色多变,嘹亮宽广,富于高原气息。藏族舞蹈,风格多样:锅庄舞热情奔放,舞姿矫健;旋于舞彩袖飘飘,轻盔优雅,其中"草地锅庄"和"巴塘旋子"最为著名。藏戏则是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已有700多年历史。

羌族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历史中悠久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共有19.83万人。羌族人口集中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沿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县及绵阳市的北川县等。羌族聚居区与汉、藏区相邻,少数羌族群众则散布于汉、藏、回等其他民族村寨,与汉、藏、回等族人民交错杂居。 

羌族的族源可溯至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秦汉以来,古代羌人中的冉、龙部落就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带。唐时,吐蕃势力强盛,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有一支羌人则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逐渐形成今日羌族。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羌族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认为世间一切有生命草木和无生命的自然现象都有"灵魂"。认为诸神拥有无边的法力,支配和主宰着人畜安危、五谷丰欠和民族有兴衰。因此,敬神、祈福、驱鬼、辟邪就成为羌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内容。羌族以白石为神的象征,被广泛地供奉在山上、屋顶和石塔内。据传羌族先民赶往岷江上游的途中在天神的指点下,以白石为武器战胜了强敌转危为安。所以,羌族奉天神为本民族的最高保护神,以白石为象征,顶礼膜拜。 羌族家庭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盛行人赘和姑舅表优先婚,配偶年龄往往女大于男,新娘婚后不落夫家,要回娘家居住一至三年。现在婚姻制度中落后的习俗已逐渐废除,青年男女婚姻己较自由。羌族的服饰古朴、美观、实用、大方。无论男女一般都穿麻布长衫,外罩羊皮褂子,包青色或白色买帕,缠绑腿,束挑花腰带,腰带上系有吊刀,皮裹兜子和火镰。脚穿满耳子草鞋,少数人着棉鞋或皮靴。在节庆时喜?quot;云云鞋。"云云鞋即锈花鞋,其鞋尖微翘,形如小船,鞋帮上剪贴挑绣有彩色云纹图案,所以称之为"云云鞋"。羌族妇女的服饰鲜艳色彩,衣服、腰带、勾庑闲逵忻览龅耐及福铝煜庥幸慌琶坊ㄐ蔚囊巍O泊鞫贰⑹诛怼Ⅳ⒆印⒁频仁挝铩? 

羌族人民的主食是玉米、洋芋,常见食物有:玉米面粥、烤馍、玉米蒸蒸、炒面等。猪膘和咂酒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猪膘是将猪宰杀去其内脏后,把肉割成条状吊在屋梁上风干而成。 "猪膘"肥肉透明晶亮,瘦肉色泽红润,人口化渣,喷香可口,是羌族食用和待客的佳品。羌族家庭"猪膘"存量多少是其富裕与否的标志。咂酒的历史有1千多年,在羌区,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饮自酿的"咂酒"。咂酒系用青稞、小麦、大麦等粮食经发酵而成。饮时启坛注入开水,插上竹管轮流吸吮。咂酒味美醇香,是羌族待客、婚丧嫁娶、节日等礼仪活动必备的饮料,最具民族特色。 

羌族以独特而精湛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这些建筑包括碉楼、住房、索桥以及掘井、筑堰等。羌族的住房是用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屋,一般分三层和二层两种,搭独木锯形楼梯上下。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除卧室外还有锅庄(炕灶)和神龛,是全家起居、会客之地。顶层则为开敞的照楼和晒台。碉楼,形状有四方、六角或八角形等几种,高达10余丈,最多可达十三、四层。其棱角突出,结构匀称,墙面平整光滑,坚固耐用,经数十年至数百年而不倾塌。碉楼作用在于军事,平时不用,战时则携带武器、粮、水人内据守。过去羌区由于战乱频繁,治安恶化,人们只有兴建易守难攻的碉楼,拥兵自保。羌族庄房和碉楼(即 "邛笼")的建筑极具特色,其材料是碎石片和粘性黄泥土。修筑过程全凭经验和目测。2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就有关于"邛笼"的记载,羌寨建在半山腰或河谷平台,那栉次鳞比的石砌庄房和巍峨耸立的碉楼,宛如一座座古代城堡,显示出羌族建筑的古朴、简洁的风格。 

羌族的节日主要有羌历年、领歌节和祭山会等。羌历年:羌语"日美吉"。一般在农历十月初一进行。由于正值秋收完毕,年节宴会又被称为"收成酒"。过年时,全寨停止劳动,远行人要赶回家,人们杀猪宰羊,蒸"瓦达"(大蒸饺),煮猪膘、祭祀祖先和神灵。全寨男女老少身着色彩鲜明的节日盛装,畅饮咂酒,高唱喜庆歌,在铜锣、铜铃、羊皮鼓、竹笛的伴奏下,跳起欢快的"莎朗"(羌族锅庄)和皮鼓舞,并结队到各户祝贺新年,直至夜深兴尽。有的地方还要身披盔甲,跳起古朴矫健的"盔甲舞"。同时,要抬白石神游全寨,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平安。领歌节:羌语称为"瓦尔窝脚,参与者均为女性,又称为羌族的"妇女节"。这个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主管歌舞的莎朗女神。届时,凡本寨出生的妇女穿上艳丽的服装,戴佩首饰,祭祀女神莎朗,唱歌跳舞,活动持续三天。祭山会:又称祭山大典,是羌族祭祀山神、祈求丰年的最盛大、最隆重的活动。祭祖活动一般在农历的正月、五月、十月进行。参与活动的都是男性成员。地点是在村寨附近山上的石塔旁。塔顶有白百,象征着天神、山神、树神等,塔周是苍萃茂盛的"神林"。祭祖活动由巫师主持,要杀牲祭神,举行"领牲"仪式,念唱羌族史诗,祈求丰年。 

羌族具有敬老、好客的传统美德。羌族尊重老人,尤其是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和战功卓著的老人。饮咂酒时,要由最年长的人先讲吉利话,依长幼次序饮酒。老者进屋,要起立相迎,宴席由老人坐上座,待其就座后,其他人才能坐下。路途中遇见老人,要让路,骑马遇见老人,要下马行礼。集会歌舞时要由老人领唱、领舞。羌族群众热情好客、客人进屋后要让座于锅庄的上方,以咂酒待客,表示尊重和欢迎。羌族还有互助友爱的传统。农忙时亲友领里间换工互助,婚丧、建房或遭受天灾人祸,均出资出力相助。羌族还有保护森林的传统习俗,羌寨附近都有一片树林被奉为"神林",严禁砍伐。有的地方每年还要举行隆重的封山育林仪式。 

羌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艺术。其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节感人,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等。《羌戈大战》是一部具有英雄史诗性质的颂歌。它讲述了远古时候,羌民的祖先由西北辗转迁徒并定居岷江上游的历程。其时,羌人与"身强力壮、凶悍威猛"的戈基人频频争战。后在天神的帮助下,战胜了敌人,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羌戈大战》是反映了历史上羌族经历过民族大迁徒的史实。《木姐珠与斗安珠》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古代羌人的生活面貌。它讲述了天神之女木姐珠与羌族青年斗安珠相遇并相爱,最终冲破天规结为伴侣的故事。《木姐珠与半安珠》热情歌颂了羌族人民对神权天命的藐视和包办婚姻的抗争。木姐珠和斗安珠既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又是羌族人民崇奉的民族祖先神。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不论是在劳动生产、节日聚会、婚丧嫁娶时都要唱歌跳舞。其民歌音韵悠扬,自成一格;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歌舞时常常以民族传统乐器羌笛以及小锣、手铃、羊皮鼓等伴奏或独奏。羌笛是一种古老的六声阶双管双簧竖笛,历史文献中许多关于羌笛的记载。羌笛音色高亢,富有表现力,深受羌族群众的喜爱。羌族的民间工艺以挑花、刺绣最为出色,富有民族特色。图案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其结构完整、物象突出、色彩富丽、工艺精巧。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国际旅行社网站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加QQ361040607即时清除!
------分隔线----------------------------
更多

民族风情

主题游
四川亲子游
四川自驾游
四川自助游
四川春游
四川赏花
四川游轮
四川出境
四川极限游
网站导航
四川新闻
天气预报
四川地图
旅游攻略
旅游问答
民族风情
四川旅游
旅游景点
四川租车
旅游团购
关于我们
旅游网站大全
云南旅游
丽江旅游
西双版纳旅游
普洱茶旅游
云南特产旅游
昆明旅游
丽江旅游
大理旅游
楚雄旅游
香格里拉旅游
泸沽湖旅游
玉溪旅游
罗平旅游
北京旅游
深圳旅游
黑龙江旅游
内蒙古旅游
西藏旅游
浙江旅游
濮阳旅游
腾冲旅游
重庆旅游
上海旅游
天津旅游
香港旅游
台湾旅游
安徽旅游
福建旅游
甘肃旅游
广西旅游
贵州旅游
海南旅游
河北旅游
河南旅游
湖北旅游
吉林旅游
江苏旅游
湖南旅游
宁夏旅游
辽宁旅游
江西旅游
青海旅游
山东旅游
山西旅游
四川旅游
陕西旅游
新疆旅游
四川旅游团购
四川旅游团购
四川旅游_四川旅行社_四川旅游攻略_四川旅游团购_四川地图全图_四川租车_天气预报_四川国际旅行社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媒体联盟